当前位置:首页-时尚话题

 

 

立夏养生

立夏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历书》记载:「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与立春立秋立冬一样,是标志四季开始的日子。立夏之时便是夏天开始的时刻。《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

我国古代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蝼蝈,小虫,生穴土中,好夜出,今人谓之土狗是也,一名蝼蛄,一名硕鼠,一名螜,各地方言之不同也。蚯蚓出:蚯蚓,即地龙也。《历解》曰:「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见也。」王瓜生:《图经》云:王瓜处处有之,生平野、田宅及墙垣,叶似栝楼,乌药,圆无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如弹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细而多糁,又名土瓜,一名落鸦瓜。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此时天气逐渐炎热,万物繁茂,人们的生理状态也发生一定的改变。夏季与心气相通,夏季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顺四时是养生的首要原则,因此,要顺应节气的变化,注意养心脏和养生各方面,平和过度到夏季。

立夏时节,虽说夏季到来了,但此时早晚仍比较凉,日夜温差仍较大,早晚要适当添衣。另外进入立夏后,昼长夜短更明显,此时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睡眠方面也应相对「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气,但仍应注意睡好「子午觉」,尤其要适当午睡,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充足的体力。并且睡觉时不要贪凉,避免在风口处睡觉,以防着凉受风而生病。

立夏养生还应重视的一点就是重视「静养」。立夏后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因此立夏养生要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静,情志开怀,心情舒畅,安闲自乐,笑口常开。还可多做偏静的文体活动,如绘画、书法、下棋、种花等。

立夏后,随着气温升高,人们容易出汗,「汗」为心之液,立夏时节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立夏时节,选的运动不要过于剧烈,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散步、慢跑等。

立夏时节,时值乾卦,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是肝气渐弱,心气渐强,此时的饮食原则是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饮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纤维素为主,多吃蔬果、粗粮。平时可多吃豆类、芝麻、洋葱、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杨梅、香瓜、桃、木瓜、西红柿等;少吃咸菜等过咸的食物,注意饮食清洁,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

随着天气转热,人们爱吃刚从冰箱中取出来的水果、饮料等。有些人,特别是肠胃功能较弱的儿童,在吃后半小时左右最易发生剧烈腹痛,严重的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腹泻和全身冷战等症状。

专家指出,这种痉挛性腹痛是由于吃了冰箱里存放的食物引起的。人的胃肠温度一般在36℃左右,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只有2℃~8℃,肠胃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导致生理功能失调。预防的简单方法是,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食物不要急着吃,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及寒性体质者更应注意。最好吃经过热加工后的食品。人体的健康需要平时注意保养,不可任性使用。一旦损坏其组织,破坏其功能,缩短其寿命,而苦果恶果自尝之时,就会后悔莫及了。

立夏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清晨当人们迎着初夏的霞光,漫步于乡村田野、海边沙滩时,你会从这温和的阳光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深情。告别春天,迎来初夏,也告诉人们时不我待,珍惜亲情,修养道德,努力上进,不负此生!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编辑部

www.dfg.cn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