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生活學堂 每周經典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生園地

 
前往北京誠敬仁首頁

 

 

 

 

《弟子規》教我跟自己好好相處

常老師 誠敬仁書院

 

人一生中要和很多人相處,在家和父母相處,上學和同學相處,工作和同事相處,結婚後和另一半相處……一生中來來往往,和數不清的人相處過,或喜歡或不喜歡,或匆匆而過,或一生相伴,這時候坐下來想一想,到底和誰相處的時間最長呢?哦,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奔忙於生活中,我們有多少時間是和自己好好相處的呢?帶著思考,我翻閱著《弟子規》的經文……漸漸地,我找到了答案。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尊重身體就是尊重自己,尊重身體就是最切實的和自己好好相處。工作近三年了,我越發覺得身體的重要性,身體好並不只包含不生病,而是在不生病的基礎上每天擁有飽滿的精氣神。新六藝期間,我的作息還算穩定,偶爾也有熬夜趕功課的時候。入職後,由於作息自由,便常開始熬夜晚睡了,漸漸地形成習慣,不自覺的有事沒事就晚睡,早起便成了遙不可及的事情,起初還好,時間一長身體就有了變化,先是發胖,而後是情緒不穩定,容易焦躁,做事情明顯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瞻前顧後思慮過度,明顯是肝氣不足的表現。這時候我不得不重視了!古人所說的“夜眠遲”一般指晚間九點至十一點,可如今我們認為的晚睡通常在十二點以後了,這時還不睡就是傷身體。為了趕一時之工棄身體於不顧,這樣豈不是老的更快嗎。珍惜時間的前提是愛惜身體,長壽健康纔是王道,善用精神是珍惜,不惜精氣是浪費,珍惜時間是科學合理的安排一天。

找到問題癥結,我調整了作息,每天基本不超過十一點休息,早起時間也慢慢恢復到五六點左右,我還加入了早間晨練,堅持太極拳四十分鍾以上,這半年來,我的狀態較於去年有了較為明顯的改觀,首先是體態上的,瘦了一些,心態上的則是糾結少了,心力足了,太極拳能幫助我調動身體的能量,精神頭補足後工作效率提陞,每日學習和定課也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一種久未出現的踏實感逐漸回歸……原來“朝起早,夜眠遲”並不是告訴我們睡的要晚起的還要早,而是規律的作息,與天地同行,把握住睡眠的黃金時段,這樣一來精神纔充盈,身體也會越來越好,方能更好地落實“惜此時。”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說到美食的誘惑,絕大多數人都是抵擋不住的,當看到滿桌的佳餚美食,心裡面就像被貓抓了一樣,尤其吃自助餐,恨不得每個菜品都要打上兩口,眼看著兩個盤子已經放不下了卻還想再盛,飽餐一頓後嘴巴是滿足了,可胃卻開始脹的難受,這時候直一下腰都是煎熬,只想著怎樣能快些回去坐下來休息……

從小到大,因吃橕而不舒服的經歷真有不少,頭暈腦脹、精神不濟、睏頓乏力,真是何苦受這個罪呀!每次吃橕都有所感,可每次都抵擋不住“吃的欲望”。食物的本質是幫助身體獲取能量,維持健康狀況,好的飲食習慣還能幫助預防疾病、改善心態、控制體重……可這些好像跟我都沒啥關係,尤其去年我體重已增至75公斤左右,肚子比較大,明顯感覺身體有了負擔。有一次到醫院體檢,結果尿酸偏高,醫生讓我忌口,最後還是到楊教授的診所上做了兩個療程的中醫理療纔徹底恢復。有果必有因,由於去年經常到外面開小灶,頓頓吃得比較飽且平時不注重運動所致。記得調理的那段時間是我平生最關注“吃”的時刻,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我特別注意,遇到想吃的菜,我都會自覺地控制筷子,經歷了那件事,“病從口入”這四個字在我心裡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吃也是門學問,健康的飲食習慣是均衡的攝入各類營養,不可揀擇食物,我口味偏重,一般都愛吃濃味的,油炸類、甜食等,清淡的蔬食攝入較少,雜糧五穀攝入較少,所以脂肪堆積,血壓昇高,這便是揀擇食物所帶來的。當下社會肉食的質量已明顯不如從前,吃進肚裡不易消化,比起素食,還是素食吃得清心、靜心且舒心。今年我便很少出去打牙祭了,飲食結構也做了調整,粗糧和果蔬類食物攝入的更多,油炸類濃味等菜品減少了攝入,每餐控制食量,留幾分肚子,堅持一段時間,發現飯後很舒服,人的精神體力得到補充,孔夫子曾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飲食不在多而在精,纔能發揮食物的最大價值,吃得好身體好,跟自己的相處也就更好了。

『事勿忙、忙多錯』;『寬為限、緊用功』。

『哎呀,這個東西到底放哪裡了!我剛纔還看到,怎麼辦!怎麼辦!』,『完了完了兄弟們!明天就截稿了,我還有一篇沒完成!今晚又得加班了!哎!』搓手頓腳、火燒眉毛這樣的時刻令人焦躁不安,在我的生活中,如此場景也會經常上演。每當我回憶起自己大汗涔涔,擰著眉頭緊盯著屏幕頭腦裡一片空白或是慌忙火燒在尋找東西的時候,內心的焦慮和慌亂交織在一起,由於性格原因,讓我容易將事情看得很重而放不下,到了緊要處理時卻因拿不出而抓狂,為什麼事情在我手中就變得這樣棘手,而別人卻能泰然處之呢?一次晨讀課上,楊老師剛好開解到經文『寬為限、緊用功』,一針見血,哎呀,這說的不就是我的問題嗎,一切事情都要早做打算並不是臨時抱佛腳,空閑時就得安排上,提前得做功課。記得還是在遠大校區工作時,一次寒假集訓班,我被安排每天講一期《書法理論知識》課,消息已經提前告知我,可我不夠重視,把不是很著急的事情安排在那時候做了,心想到時直接從書上摘錄就好,臨集訓開班的前一週我纔開始準備,等自己真正進入到備課中纔發現:難度超乎我的想象,到處都是重點,理順了思路開始趕做PPT,好在集訓前期趕了幾節課的內容,勉強能對付,可接下來的幾天我就根本輕鬆不了,白天帶書法,晚上補後幾節沒備的課,最後雖然完成了,但理論課講得不是特別好,因我根本沒時間提前練講,平時的知識儲備又不夠,課講的乾癟癟的,其中還出現了一次小插曲,學生們都差不多到齊等著我開講,我卻還在趕課件,好在禹老師夠厲害,幫我來了段即興的課前導入,又給大家講了個小故事,這纔活躍了課堂氣氛緩解了尷尬……從那時起,我纔真正意識到學習在於平時,知識的儲備不能只靠短期集訓。

我們的楊老師幾乎每天都在備課,雖然老師有著幾十年人生閱歷,滿腹經綸學問,所講的課已不計其數,但老師依然每天在學習的路上,不斷更新課程,開拓授課的思路和方式與時俱進,從社會中大家都關注的共性問題結合經文展開來講,所以呈現出如此精彩而接地氣的《晨讀經典課》,看到老師纔知自己有多慚愧,好在今年我有了些許的進步,平時空閑在慢慢完善教學思路,在和同事的探討中開拓教學的方式方法,做了些書法教具,今年暑期的篆刻集訓也提前一個月準備課件,由於時間充裕,我先把開課的方式理了一遍:現場直播示範+每天穿插一節篆刻小故事,小故事主打一個有趣,分享印章的起源以及“篆刻”這一名稱在歷朝歷代的稱呼,歷代篆刻家的小故事,資料收集是不易的,從圖片到文字編輯再到最後完成,感覺就像自己學了一遍,其中也練講了好幾次,游刃有餘的準備,就沒有了慌張,而是很有底氣的授課,最後也基本達到預期的效果。“寬為限”纔能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充足的準備纔能穩紮穩打按部就班,不至於最後眉毛鬍子一把抓,忙中出錯。俗話說事緩則圓,“寬為限”的智慧不光緩了事的棘手,更緩解了著急的心,心緩,則氣血平和,這更是和自己相處好的一大法寶。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 恭制

www.dfg.cn

前頁 / 後頁

-----------------------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