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教—太平之源
——觀看《李習求貧》
反思家教的智慧
劉老師 楊老師書法教室
泱泱華夏,源遠流長,承傳祖德,重教興邦。
清晨,當一輪紅日,從東方冉冉昇起,萬物皆普被光明,充滿活力與生機的成長著。
我們仰望日月星辰的光明,更贊嘆天地無私的恩德,作為一名華夏兒女,我常思:“是誰將我們華夏的文明代代相傳?”
中國古語講:“閨閫乃聖賢所出之地,母教為天下太平之源。”縱觀華夏曆史,從周朝的三太,到孔老夫子的母親,孟夫子的母親,再到歷朝歷代無數優秀的母親,皆因善教子女,而光照千古,永載史冊,同輝華夏。
《易經》在蒙卦裡講:“蒙以養正,聖功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蒙童時代,要培養其正確的思想觀念,引導他的善心,善言,善行,紮好德行的根基,這是世間最偉大的功業。”敬憶周文王、孔老夫子,孟老夫子一生的成就,就能體悟這句話的重量與深遠意義了。
我作為一名少兒的經典與書法老師,平日裡接觸最多的,就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與母親,深深感受到母親的見地與修養,對一個孩子成長、學習與未來的影響,至關重要。
下面我就與大家一起來分享《中華德育故事》中,“李習求貧”的故事。
《中華德育故事》是一部優秀的故事片,他集中華五千年曆史中有關傳統品德中“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方面的故事,每一集都感人至深,可以真正讓孩子與聖賢對話,感受從古至今與日月同輝的精神力量。
這些故事,不僅可以為孩子們奠定做人的根基,更會教他們如何超越苦難、如何自律、自立、自強。同時教會父母與老師如何啟發學生,以及生活中不同角色的我們,如何能善盡本份,換位思考,利益家國,造福社會。是一部積極向上的大型動畫片。
在《中華德育故事》這部動畫片中,其中關於家庭教育的故事片不少,其中《李習求貧》這則故事片,對我這位教小朋友的老師來說,印象尤為深刻。當看到故事題目的時候,大家一定好奇,內心會反問,李習氏為什麼會求貧?
李習氏,是三國太守李衡之妻,李衡和所有當官的人一樣,有著利用職權之便,治理產業,遺留子孫,以求綿延家財的想法,而李習氏卻反求清儉,在散盡家財後,反而給子孫留下了供其受用一生的,最珍貴的遺產。在本篇故事中,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太太的威儀,更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位母親由內而外的德光。
隨著叮叮噹當的鞭炮聲,小小的李煥,在街上看到了正在開業的“四海緞莊”,回家便向娘說:“娘,我的衣服又破了。”母親慈愛的說:“來娘幫你縫補好。”這時李煥不開心的說:“這已經是第三次了,咱們是當官人家,為什麼要穿破衣服?我想讓娘買新的。”母親拍拍李煥說:“破處都不大,並不影響穿戴,記住:衣貴潔,不貴華。對了娘要做飯了,咱家的鹽吃完了,你去買點兒回來。”李煥:“娘,做飯不是王阿姨的事嗎,您為什麼還要親自下廚啊?”母親:“你忘了,娘已經將幫工們請走了,咱家生活簡單,用不到別人幫忙,娘一個人就可以打理了。”李煥:“娘,別的當官人家都有成群的僕人,爹是堂堂太守,你也貴為太守夫人,我也是太守之子,咱們用得著這樣小氣嗎?”母親:“不是小氣是節儉,正因為我們是做官人家,纔更要注意節儉。儉以養廉啊,快去吧。”
此時李煥買鹽回來,正好碰到全公子騎著馬,橫行無禮的過來,險些把李煥踢著,全公子無禮的走了後,李煥望著全公子的背景,嘴裡叨念著:“我什麼時候能像他一樣?”
李煥從外面回家後,脫下自己打了補丁的衣服,越看越不喜歡,氣呼呼的扔在了地上,母親看到後,安祥的走過來問:“孩子你怎麼了?”李煥一臉不高興的說:”我想要全公子那樣的衣服,想要爹也開四海段莊那樣大的生意。”
母親耐心的引導道:“我們不能總羡慕別人的富貴奢華,咱家也算是尊貴人家,要守持德行,嗯,天下最長久的富貴不是錢財,而是令人敬仰的德行。”李煥不解的問:“德行?德行是什麼樣的?”母親用慈愛的眼光,注視著煥兒,開解道:“貴而能貧是好的德行,生活節儉也是好的德行。”小小的煥兒,大聲說道:“貧?我不要過窮日子。”
母親繼續溫和的說道:“貧不是追求貧窮的日子,而是節儉清廉,尊貴卻能守持清廉儉約,方是為官為人的正道。”此時燭光下的母親,邊說邊將衣服披在自己的煥兒身上。“人不患不富,患無德。全大人開緞莊,無非是為子孫留有錢財和家業,可是世人常常被物質迷惑,容易忘記利可以養生,也可以傷生,如此看來留財不如留德,纔能真正成就子孫的人生。”李煥用稚嫩的口氣說道:“娘,孩兒還是想不通。”母親:“你還小,缺乏人生經驗,慢慢的娘相信你會想明白的。”
後來,父親去世後,母親為了能教導李煥獨立生活,不依賴父親留下的桔園,決定把桔園轉讓出去。李煥卻擔心以後的生活,一再央求母親,能不能別送掉桔園?母親為了讓李煥能免其不勞而獲的習慣,不僅教導他自立、自強,將來能有面對困難的能力,更希望他長大後,能有志氣,長本事,真正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
李母將桔子,分享給眾人,李煥看到了內心很是不平,還嘟囔著:“娘,好狠心那,給陌生人,都不給我。”正在此時,他還看到了寶馬香車的全公子,在車馬快速的行馳中,掉下了一隻香囊。李煥撿起來,用羡慕的眼神注視著,這只別致的香囊,並在內心裡琢磨,照這樣下去我什麼時候纔能像全公子一樣?內心不平的自己,突然定下心來,勉勵自己,從現在開始,我一定要做一個自立更生的人。
於是,精彩的一幕開始上演了,李煥喬裝打扮,裝成一名乞丐,來到母親的攤位,來領取桔子,母親竟然沒有發現。得逞的李煥,在偏僻的地方挖了一個坑,將所有的桔子倒在坑裡,再一次跑到母親的攤位前,領取了一筐的桔子,倒在挖好的坑裡面,他開心的幻想著眼前的桔子,一個個都變成了金子,呵呵呵的笑出了聲。
小李煥在大街上擺起攤位,正巧一陣大風刮來,母親發現了他在做的一切,但這位智慧的母親,並沒有拆穿他,而是靜觀其變,隔著大樹,遠遠的觀望著自己煥兒的一舉一動。小李煥就在此時也突破了自己,大聲的喊出了:“賣桔子嘍,賣桔子嘍。”此刻母親的眼神也由緊張、擔心,緩和了下來。在李煥的吆喝聲下,客人也開始由少變多起來,此時問題來啦,小小的李煥被大家問到桔子多少錢一斤時,竟然答不出來了,急中生智,問了一下客人:“旁邊的人賣多少錢?”客人答五文錢,李煥張口就說:“那我賣四文錢。”大家爭相購買,此刻母親還是站在樹後,靜觀著煥兒發生的一切。此時,對面賣桔子的大哥,用一道銳利的目光,投向正在火熱賣桔子的李煥。
夜幕降臨後,李煥也開始收攤,此時對面的大哥走了過來,用錯誤的方法指導李煥儲存桔子。少不更事的李煥,聽信其言,真的用冰塊將桔子保存起來,並樂呵呵的沈浸、感受著今天的開業大吉,開開心心的跑回家了。與此同時,母親待自己的煥兒走後,耐心的將冰塊換上了厚厚的松針。李煥回家後,發現母親不在,悄悄的將賣桔子的錢藏在鞋子裡,還慌稱自己一直在讀書,慈悲智慧的母親,並沒有拆穿這一切,而是在暗中悄悄幫助著自己的煥兒。(看到這裡,真是贊嘆這位母親的智慧)第二天,李煥發現自己保存的桔子完好無損,此時的他還以為是同賣桔子的大哥教的方法正確,特意拿了前一天賣桔子的一半兒錢,來感謝大哥,還約大哥明天一起賣桔子。
小李煥靠著自己賺來的錢,去買了新衣服,還買了和全公子一模一樣的香囊。當他神氣地穿著新衣服走在街上時,恰巧遇到了全公子,因為香囊的誤會,他倆互相認識,成為了好朋友。晚上,全公子邀請李煥來家裡玩,當李煥穿著新買的衣服,戴著和全公子一樣的香囊,走進全府時,心中一個聲音冒了出來:“我終於和全公子是一樣的人了。”因為小李煥一直很羡慕全公子,羡慕他的穿戴,羡慕他的寶馬香車,很希望過全公子一樣的生活。
夜晚,由於全父與全公子的爭吵,全公子不小心把燭檯碰倒,沒有及時扶起,不久熊熊大火便在全府燒起。由於全大人平時為富不仁,無人相救,眼看著家產全都被燒光了,昔日全府的盛況,卻落得非常淒涼。全父和全公子流落街頭,靠著大家接濟過活。
此時的全傑還吵著:“爹,我不要吃破橘子,我要吃大餐。我不想當乞丐,我要寶馬香車,我不要過這樣的生活。”竟撒腿跑掉了。傑兒,父親忍不住抽泣起來。此時李煥和母親目睹著眼前發生的一切。
天色漸漸黑了,忙了一天的李習氏,又為自己的煥兒,準備了一餐熱乎乎的飯菜。“煥兒,吃飯啦”母親見沒人應,緩緩的走進房間,此時的李煥正坐在床上一個人捂著臉哭呢。母親連忙問:“煥兒,你怎麼了?”
李煥:“娘,全傑兄是不是真的不要他爹了?”
母親:“娘相信他只是一時的少爺脾氣。”
李煥:“他那麼有錢,那麼驕傲,好像無所不能,我一直想和他一樣,可是我沒有想到,他會那樣對待他爹,我看到全大人的樣子,像一個被拋棄的小孩兒,我覺得他很可憐。”
母親:“煥兒,全大人也是一個父親,儘管他很富有,可是他也是為了兒子支橕一個家,和普通的父母一樣不容易。”
李煥:“全大人的家那麼富麗堂皇,我昨天終於見到了,可是只是著了一場火而已,真的就什麼都沒有了嗎?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時母親親切的注視著煥兒,解釋道:“孩子財富不是一個人獨享,而是五家共有的。”
李煥:“五家共有?不是誰掙的就屬於誰的嗎?”
母親:“世間無論誰的財富,都是屬於天災、人禍、強盜、官府和敗家子五家共有,水,洪水沖毀;火,不慎而招致火災,就像全大人家現在的情況,或是因戰亂而毀失,官府,罰沒充公,盜賊,為賊偷竊,敗家子,揮霍一空。”
此時李煥的眼睛,炯炯有神的注視著母親,深怕錯過娘的每一句教誨。待娘說完,他親切的說:“娘,您真有智慧。”
母親和藹的說:“不是娘有智慧,是古聖先賢有智慧啊。所以孩子世事無常,利可以養生,亦可以傷生,財富雖然可以讓人生活滋潤,可是如果智慧不夠的話,子孫反而會因此,養成好逸惡勞的惰性。”
李若有所思的說:“所以全傑兄就懶得扶那個燭檯。”
母親再次解釋道:“天下父母都想要護念子孫,但是古人說過,德者本也,財者末也,有德此有財,有財此有用。人有了德能後,纔能去運用財富。財多有財多的用法,財少有財少的用法,如果父母沒有給孩子這樣的智慧,錢多錢少都是禍害。”
李煥恍然大悟的說:“所以您纔堅持不把爹的桔園留給我,孩兒明白了,您說過留財給子孫,不如留德給子孫。”
母親會心的笑著,摟著煥兒說:“是啊,人有了智慧,就不會因財而迷惑顛倒了。”
李煥:“可是娘,全大人和全傑兄真是很可憐,我看著實在不忍心呢。”
母親親切的說:“那咱們來幫助他們。”“我也很想,可是怎麼幫呢?”“全公子看來是被慣壞了,他不知道父母掙再多的錢,也是需要辛苦付出的。”“娘我明白了,習勞知感恩。”
後來,準備離家出走的全傑,在李煥的善言規勸與習勞幫助中,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並在習勞中,感受到了父親的不容易,對父親生起了感恩心。晚上全傑走回家,篝火旁的父親,似乎沒有一點怪他,還雕刻了一輛木製的寶馬香車。父親說:“傑兒,爹對不起你,爹會東山再起,給你買比原來更漂亮的寶馬香車。”此時的全傑,認識到自己以前的錯誤,趴在父親的懷裡說:“爹,孩兒錯了,孩兒懶惰,體會不到爹的辛苦。”全父說:“爹的好孩子,爹恨不得把一切都給你。”此時的全傑像變了一個人,說:“孩兒會賺錢了,今後我再也不要寶馬香車了,我就要和爹在一起,好好孝順爹。”
與此同時,忙了一天的李煥走回家,輕輕推開門,幸福溫馨的一幕映入他的眼簾,母親已經做好了一桌的飯菜在等他了。當他往進走時,突然踩到了松枝,他撿起來,再看看院子裡滿筐的桔子與松枝,此時的他似乎明白了一切。
小小的煥兒通過在習勞中,也變的更懂事了,將桌上的飯菜全部熱了一遍。此時倚在桌旁的母親也醒了,李煥主動向母親認錯,母親不但沒有責怪他,還表揚他不僅通過習勞獲得了能力和意志的鍛煉,還從中學到了生活上的知識。鼓勵他說:“娘相信你將來一定會有一個成功的人生。”小煥兒不僅沒受到批評,還受到了娘的表揚,開心的撲到了娘的懷裡,母親也笑的開心極了。
李煥在母親的教導下,變的更加勤勞,一起和母親在地裡砍樹。此時全大人帶著全傑,專門向李煥的母親來道謝。“李夫人,是您讓老夫懂得了,過多地給予孩子財富,就會忽略德行的教導,要讓孩子勤儉習勞,您挽救了拙子的一生啊,請受老夫一拜。”李夫人也客氣的回禮道:“全大人言重了。”這時,全大人也轉身看著李煥:“煥兒,是你幫助我,讓傑兒又回到了我的身邊。”李煥也開心的笑了。
天子斤斤然,以積聚遺子孫,則貧在國;士大夫斤斤然,以積聚遺子孫,則敗在家;庶人斤斤然,以積聚遺子孫,則後世飢寒而死。而儉足以久,死後不累子孫,所遺可謂多矣。
通過《李習求貧》這則故事,讓我對華夏文明的母教,有了更深的認知與體悟。
1、母親的言傳身教
李習氏作為太守夫人,將幫工請走,自己親自下廚做飯。通過這點,我們就能感受到李習氏,是一位勤勞,善良,節儉的母親。
作為教書的自己,每天會面對不同的孩子,和不同的母親。通過這些年的教書經驗,我常常看到孩子的母親,便能知曉孩子在學習中,大概是什麼狀態。我也感覺很幸運,能遇到這麼多優秀的媽媽。
記得前些年,一位媽媽來送孩子學硬筆書法時,特意和我溝通了很長時間,一再表示:“老師,我們學習不著急,孩子能寫多少就寫多少,慢慢來。”作為老師的我,在教這家小朋友時,也格外的放鬆。媽媽給孩子定的是每周兩次課,一次兩小時,這位小朋友在媽媽的陪伴下,每周都按時來上課,除了生病和外出,基本沒有間斷過。如今這位小朋友,已經在書法教室學習兩年多了,硬筆寫的非常不錯,常受到學校老師的表揚。媽媽也常常歡喜跟我分享,讀經典與寫字對孩子在校學習的幫助,還有孩子因為寫字好,為他們家帶來的快樂。
2、母親的胸懷與遠見
在李煥的父親去世後,母親為了讓李煥能自立,自強,將來有能力面對困難,決定將桔園轉讓出去,並且將桔子都佈施給了當地的父老鄉親。李習氏,在生活中教導李煥要節儉,不能總是羡慕別人的富貴奢華,讓李煥懂得利可以養生,也可以傷生。明白財富歸五家共有,只有守持德行,纔是為人的正道。
李習氏正己化人的力量,不僅給兒子樹立了好榜樣,更給了兒子寬廣的胸懷與心量,為李煥的成長增添了智慧與經驗。
記得剛來小院工作時,老師會讓我們輪崗,自己開始還有點不適應,怎麼這個也要做,那個也要會,院裡的崗位,好像都輪了一遍。老師還常常提醒我們:“要多做,要積極。”當時還體會不到老師的良苦用心,直到來遠大工作後,我纔真正感受到輪崗經歷,對自己現在的幫助。比如同一件事,會讓我們從各個角度去考慮,會理解不同崗位上的辛苦,知道很多事情如何處理,每個環節大概需要多長時間,以及收穫同仁與長輩們的智言慧語與陪伴成長,想想這真是老師給我們生命的一份厚禮,老師太有遠見了。
3、母親的耐心與智慧
當李習氏發現李煥在街上擺攤,悄悄賣桔子時,並沒有因為李煥騙媽媽,而立馬指責李煥,而是站在樹後靜觀其變,看著兒子是如何面對問題,應對問題,解決問題的。在全家著火後,李習氏為已經知錯的兒子答疑解惑,期間沒有半點責罵,卻運用智慧,讓兒子明白了財與德的關係。
通過這段故事,讓我明白了,無論是作為家長,還是作為老師,和孩子們交流時,都要注意循循善誘,勿急勿躁,他們的才華、品德、智慧纔會在積纍中,慢慢成長。
在遠大這邊,有幾位年齡小的孩子,每次讀書與寫字,都需要運用耐心與智慧去引導,他們纔開始動筆。哈哈,想想這些小寶兒調皮可愛的樣子,又開心,又好笑。感謝這幾位小老師,啟發了我無量的智慧。
4、母親的助人為樂
全家著火那天,李習氏知道後,立馬趕去幫忙。在全家父子流落街頭時,李習氏不僅送給全家父子水果,還教導李煥一起幫助全家。全傑在李煥的善言規勸與習勞做事中,不僅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更在習勞中感受到了父親的不容易,對父親生起了感恩心。
助人為樂,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是規過勸善,還是給予別人物質的幫助,我們都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記得小時候,我常常看到奶奶給予鄰居,以及親朋好友物質上的幫助,那時候的自己雖然還小,但奶奶的助人為樂,卻像一顆種子一樣,播種在我的心田上。
如果奶奶能聽見,我想對她說:“奶奶,您一直是孫女心目中,最美的太陽!如今我也是一名播種者,我播種的是德與藝。您放心吧!”
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裡,此生入華夏,慶為中國人。
感恩歷朝歷代的古聖先賢;
感恩歷朝歷代偉大的母親;
感恩華夏大地的每一寸陽光;
感恩華夏大地的每一方沃土。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 恭制
www.dfg.cn
前頁 / 後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