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傳統文化

 

 

  【略明象數


   初學周易,無論讀那一家的注解,都有不少困難,尤其是漢注,所說的象數十分瑣碎,愈讀愈不得其要。然而圣人設卦觀象,藉象明理。象數不明,無由明理。所以象數雖繁,仍不能完全廢棄。茲據系辭傳、說卦傳,以及各家之注,舉出幾條凡例,可為初學略識象數之一助。

  一、八卦形體:六畫卦分為上下兩體,上為上卦,又稱外卦,下為下卦,又稱內卦。兩體就是兩個三畫卦體。欲知六十四卦,必須熟記八卦。古人有一首歌訣,頗便於記誦,朱子將其列於周易本義首頁,名為「八卦取象歌。」其歌曰: 乾三連, 坤六斷。 震仰孟, 艮覆碗。 離中虛, 坎中滿。 兌上缺, 巽下斷。  

  二、兩體卦象:六畫卦上下兩體,每一卦體都有很多的取象,有遠取諸物,有近取諸身,有言八卦之德,詳見說卦傳。但每卦有一主要的象,就是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離為火,艮為山,兌為澤。熟記此八卦基本之象,即可認識六十四卦的兩體卦象,同時有助於讀記六十四卦,如比卦 ,象曰:「地上有水,比。」通常依卦象讀為「水地比。」大有卦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讀為「火天大有。」其余類推。  

  三、互體之象:系辭下傳說:「若夫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漢學家義,此「中爻」就是初上兩爻之中二三四五爻。以二三四爻互為一個三畫卦體,又以三四五爻互為一個三畫卦體,名為互體,也叫做中爻。例如水雷屯卦 ,本為震下坎上兩體,今以中間四爻觀之,則二至四爻為坤,三至五爻為艮,於是一個六畫卦,便得震坎坤艮四個三畫卦,原只有雷水二象,現在又發現地山二象。互體是見於左傳的古法,如春秋?公二十二年左氏傳,陳侯使周史筮,遇觀 之否 ,曰:「坤,土也。巽,風也。乾,天也。風為天於土上,山也。」杜預注:「觀六四爻變巽為乾,故曰風為天。自二至四有艮象,艮為山。」通常講互體,只講中四爻,但虞翻解釋 豫卦,所說的互體,又以初爻連至五爻,互為坤坎二卦,而為 水地比卦,以及三爻連至上爻,互為坎坤二卦,而為 地水師卦,在其三至上爻的互體中,師體半現,如此所得的卦象尤多,但更麻煩。

  四、爻變之卦:說卦傳:「故易六位而成章。」韓康伯注:「六位,爻所處之位也。」六位,依畫卦次序,由下而上,為「初二三四五上。」處在六位之爻有四種,以「九六七八」之數代稱之,孔氏正義引先儒之說,九六七八本於揲著的策數,七「」為少陽,八「」為少陰,質而不變,為爻之本體,九「」為老陽,六「」為老陰,文而從變,故為爻之別名。爻位合讀,則在初位與上位的老陽讀為「初九、上九。」在二三四五位的老陽讀為「九二、九三、九四、九五。」

  五、老陰亦如此讀。老陽老陰之變,何氏古周易訂詁引先儒說,老陽變為少陰,老陰變為少陽,也就是九「」變為八「」,六「」變為七「」。例如乾初九 ,內卦乾變為巽,而為天風姤 。九二 內卦乾變為離,而為天火同人 。這也是見於左傳的古法。如左?二十二年,陳侯筮,遇觀 之否 ,杜注:「觀六四爻變而為否。」左傳僖公十五年,晉獻公筮,遇歸妹 之睽 ,杜注:「歸妹上六變而為睽。」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蔡墨答魏獻子說:「坤 之剝 ,曰:龍戰於野。」杜注:「坤上六變。」九爻六爻所變之卦,又名「之卦」,漢易學家往往以此說易。

  六、三才六位:系辭下傳說:「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三才就三畫卦說,上畫為天,中畫為人, 下畫為地,就六畫卦說,初二為地,三四為人,五上為天。說卦傳說:「分陰分陽,迭用柔剛。」來知德注:「以爻位言,分初三五為陽位,二四上為陰位也。既分陰分陽,乃迭用剛柔之爻以居之。或以柔居陰,以剛居陽,為當位,以柔居陰,以剛居陰,為不當位。亦有以剛柔之爻互居陰陽之位,為剛柔得中者,故六位雜而成文章也。」但王輔嗣以為初上無陰陽定位,故韓康伯注依王說,只是二四為陰,三五為陽。若以六爻成卦而言,則六畫皆謂之位。易緯乾鑿度說:「初為元士,二為大夫,三為三公,四為諸侯,五為天子,上為宗廟。凡此六者,陰陽所以進退,君臣所以昇降,萬人所以為象則也。」漢儒頗多據此為說,後儒也有不從者。

  以上所舉,只是常見於各家的注解者,尚有其它通例,可從各家之注求其了解。此外,漢儒所說的卦氣、爻辰、納甲,以及宋儒所傳的河圖洛書等,初學不必急於研究。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