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傳統文化

 

 

  【注疏簡介


  周易注解或說易之書,在四庫全書總目里列有一百六十七部,一千七百六十卷,另存目三百十八部,二千三百七十二卷。而在四庫全書以後的著述尚無計算。卷帙如此浩繁,難免學者望洋興嘆。今為便利初學,選出以下四種,并據先儒之評,略加介紹。

  一、周易正義。魏王弼及其弟子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此為十三經注疏中的周易注疏本。周易上下經是王弼注,系辭上下傳以及說卦序卦雜卦各傳則是韓康伯注。王氏說易,全廢象數,四庫全書總目說:「平心而論,闡明義理,使易不雜於術數者,弼與康伯深為有功。祖尚虛無,使易竟入於老莊者,弼與康伯不能無過。瑕瑜不掩,是其定評。」孔氏依注作疏,由於王注掃棄舊文,沒有古義可引,所以解釋文句時不免多用空言。但欲解讀王韓之注,不能不讀孔疏。

  二、周易集解纂疏。清李道平撰。唐李鼎祚撰周易集解,采集三十五家之說,而成一本漢易專集。三十五家是:子夏、孟喜、焦延壽、京房、馬融、荀爽、鄭玄、劉表、何晏、宋衷、虞翻、陸績、乾寶、王肅、王弼、姚信、王廙、張璠、向秀、王凱沖、侯果、蜀才、翟元、韓康伯、劉巘、何妥、崔憬、沈驎士、 盧氏、崔覲、伏曼容、孔穎達、姚規、朱仰之、蔡景君。四庫全書總目推崇此書是保存漢易之寶笈,千百年後,學者由此可以考見畫卦之本旨。然而要把此書讀通,實在很難。纂疏即為解釋集解而作,學者讀了纂疏,始懂集解。

  三、周易集注。明來知德撰。來氏取系辭上傳中「錯綜其數」之義,以論易象。所論之象有卦情、卦畫、中爻、錯卦、綜卦、爻變,占中等象,其注各卦 ,先釋象義、字義及錯綜義,然後解釋本卦本爻正意。他所說的中爻之象,即是漢易的互體之法。來氏在萬縣深山中精思二十九年,自成一家之說,推崇他的人很多,但也有不少人詬其過於繁碎。

  四、古周易訂詁。明何楷撰。何氏將周易上下經與孔子的十翼各篇分列,以復田何所傳古易之舊,又欲便於學者研讀,另取孔子十翼中的彖傳象傳以及文言,隨卦附列於上下經,以祖費直之意。此書取材宏富,漢晉以來的舊說,雜采并陳,不株守一家之言,而且辭必有據,不為穿鑿附會之說,雖然予人以博而不精之感,但供學者采擇之處甚多,不可因其駁雜而廢棄。

  上述四種,孔氏正義偏於義理,李氏纂疏偏於象數,而來氏集注與何氏訂詁則是象數義理兼采之作。學者可先研讀訂詁,再依次研讀來氏集注,孔氏正義,李氏纂疏。然後再讀其它漢宋各注,自然了解如何取舍。最需了解者,即為研讀任何注解都要以幫助研讀經傳為主旨,研讀經傳又以研求形而上學為主旨。系辭傳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讀易而不學道,縱然在先儒所說的象數義理上如何用功研究,則其所獲都是微乎其微。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