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傳統文化

 

 

  

《孔子故事系列》十三

五不祥

【原文】

 哀公問之於孔子曰:「寡人聞東益不祥,信有之乎?」孔子曰:「不祥有五,而東益不與焉。夫損人自益,身之不祥;棄老而取幼,家之不祥;釋賢而任不肖,國之不祥;老者不教,幼者不學,俗之不祥;圣人伏匿,愚者擅權,天下不祥。不祥有五,東益不與焉。」

——《孔子家語?正論解第四十一》

【白話易解】

哀公有一次問孔子說:「寡人聽說,在房子的東面再增蓋房子,是不吉祥的,這個說法可信嗎?」

孔子回答道:「不吉祥的事有五種,但是在房子的東面再增蓋房子,卻不在其中。損人以利己,是自身的不祥;遺棄老人而只顧孩子,是家庭的不祥;舍棄賢明之人卻任用不肖之徒,是一國的不祥;年老智慧者不愿意教導,而年輕的人又不肯好學,是風俗的不祥;有才德之人隱退起來,沒有智慧與德能的愚昧之人卻來掌握大權,這是天下的不祥。不祥之事,有此五種,但在東面增加房子,卻不在其中。」

哀公問孔子在房子的東面再增加房子,是否不吉祥,孔子便借此引出了「五不祥」。細看這「五不祥」,從自身到家庭,再延伸到國家、風俗,最後到天下,從小至大,涵蓋深廣。

如文中所言,損人以自益,是自身的不祥。為人若是自私,便會做出一些違背道德之事,在遇到事情時,常以保護自己的私利出發,忘失公道,這是一個讀書人最大的損折處,故林則徐《十無益》有言:「行止不端,讀書無益」。一個人心術不正,行止不端,就算學識再高,也只是增其惡而已。

孝養父母,尊敬長輩,則是為人子女、晚輩的本分,當盡心竭力。一個人在孝養父母之時,自己的兒女也看在眼里,故父母能以身作則孝敬尊長,則是孩子成長最好的榜樣。

自古以來,能選用賢明之士來輔佐國家的時期,常常政治清明,國泰民安,故古人云:「圣人悲時憫俗」,能選賢舉能,是一國的吉祥。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可知,欲化民成俗,其必由教學始。年輕人,是祖國的棟梁,若不知好學,悠悠度日,如何能承擔起國家繁榮昌盛的重擔?而年老的長輩們,經歷了人生的的磨煉,如能將自己的寶貴經驗教給晚輩,那麼代代的教導、承傳,則可使風俗淳厚,人民安居樂業。

平天下,即是使天下太平、安樂,能平天下之人,必然是有德之人,倘若有德之士隱匿,卻由無德之人來掌握大權,那麼,這就是天下的不祥了。

夫子娓娓道來的「五不祥」,讓我們看到祥與不祥,并非在外去追求一些事相,而是真正從源頭上入手,去培植吉祥的因,從而避免不祥的果,這才是真正的智慧,也才能幫助我們趨吉避兇,得到真正的吉祥。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上一頁/下一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