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傳統文化

 

 

  

《孔子故事系列》二十一

三恕三思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親不能孝,有子而求其報,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順,非恕也。士能明於三恕之本,則可謂端身矣。」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不可不察也。少而不學,長無能也;老而不教,死莫之思也;有而不施,窮莫之救也。故君子少思其長則務學,老思其死則務教,有思其窮則務施。」

——《孔子家語•三恕第九》

【白話易解】:

孔子說:「君子有三個方面要心存寬厚:有君主不能忠心奉事,有部屬卻隨意地使喚,這不是寬厚之人;對父母不能力盡孝道,有孩子卻要求他回報恩德,這也不寬厚;有兄長不能夠尊敬,有弟弟卻要求他順從自己,同樣不寬厚。一個人能明白忠於君、孝於親、悌於兄,是寬厚的根本,則可以端正自己了。」

孔子又說道:「君子有三個需要思考的問題,不可不仔細省察。年輕時不努力學習,年紀大的時候便沒有能力;年老時不愿推廣教化,去世以後,就沒有人懷念;富貴時不肯施舍,窮困了便沒有人來幫助。所以君子在年輕時,考慮到將來年長,力求能夠多學一點;年老時,考慮到將不久於世,便力求能多教授一些;富有時,考慮到貧困的艱難,故力求能多施舍一些。」

每個人,都希望別人對自己忠誠,兒孫對自己孝順,兄弟姐妹關懷愛護自己。但現實生活中,卻會有人常常抱怨子孫不孝,朋友無信,領導不仁,下屬不忠。可有時回過頭來看看自己,自己也未必能做好。

當連自己都不能盡到本分,卻要求他人盡職盡分時,已失去一顆寬厚的仁心了,故修學最重要的便是端正自己。

《論語》有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因此,能身體力行先做到時,反在無形中感化了他人,如春風化雨,自然潤澤。

《大學》有言:「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這可作為我們日常端身的標準了。

而人若能時時居安思危,年輕時就想到年老,年老能想到後世,富有想到貧苦,那麼,年少便會力求多學,年老便會力求多教,富有便會樂於施人。這樣,便不會讓人生有所遺憾與懊悔。

《朱子治家格言》云:「宜未雨而綢繆,勿臨渴而掘井。」《中庸》亦云:「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能夠想到長遠,便會更加珍惜、把握現前。

三恕三思,誠值我們深入學習與反思。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上一頁/下一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