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傳統文化

 

 

  

晏子故事系列》之十六

景公畋獵不歸

齊景公有一次前往署梁打獵游玩,過了十八天還不回來。晏子於是從國都臨淄起程,前往進見。一路上旅途匆忙,在顛簸之余,晏子的衣冠也不正了。到達了署梁後,晏子也不稍加休息、換洗整理,看到景公圍獵的旌旗,隨即奔馳而去拜見景公。
景公看到晏子匆匆趕來,便下車慰勞他說:「先生為何如此匆促呢?莫非國家發生了什麼急事嗎?」

晏子回答道:「雖然沒有發生什麼急事,不過,請容臣下向您稟報:國人都以為國君您耽於游獵而不安於國事,喜歡禽獸而不愛子民了,像君王現在畋獵十八天不歸怕是不可以的吧?」

景公詫異地問:「為什麼呢?難道是訟案辦理得不妥善嗎?有泰士子牛處理就可以了;是社稷宗廟不按時祭祀嗎?有泰祝子游處理就行了;或是諸侯賓客不應對往來?有行人子羽在呢;又或是田野土地不開辟、倉廩府庫不充實嗎?有申田方面的官員辦理就好了;至於如何使國家在各方面,損其有余以補不足嗎?有你在就行了。寡人有你們五位大臣,如同心有四肢。心有四肢來工作,心就可以安佚了。同樣,寡人有你們五位大臣,那寡人也可以安佚了,這樣難道不可以嗎?」

晏子聽後,回答說:「臣下晏嬰所聽到的,與君上說法不同。心有四肢,心得以安佚,還勉強可以;假若四肢失去心的領導十八天,那不是太久了嗎?」

景公聽了晏子的話,覺得很有道理,便立即下令停止畋獵,整裝而歸。

景公出外畋獵,卻耽於游獵,樂而忘返,游玩了十八天都不歸朝。雖然朝中有值得信賴的大臣輔助,然而,國君也有國君的職責在。俗話說:「國不可一日無君」,君王在朝,大臣與民心才得以安穩。

景公以為凡事有人代勞,自己便可以高枕無懮,就像心有了四肢,心便可安逸。卻不曾想,心乃四肢之主,失去了心的領導,四肢怎能很好地運作呢?文武百官長時失去君王的領導,恐怕便人心渙散,分崩離析,對於國家長治久安,是非常危險的事。

晏子能高瞻遠矚,知道長期下去的危害,馬不停蹄前往勸諫,其懮國懮民之心盡顯。於此,也可見晏子的忠誠,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自己的職分。他勸諫君王,語辭中肯而真切,短短一句話,便使景公看到自己行為的危險性,足見晏子之智慧、遠見。而景公在嗜欲正濃之時,能從諫如流,也不愧為明理之人。

想我們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責任在。身為兒子,有做兒子的責任;為父親,有父親的責任;領導,有領導的責任……不同的身份,有屬於他的本分。在各自的本分內,都當盡守其分,不能因為別人盡到了本分,就忽略了自己的責任。

有些父母,將孩子交給保姆,或是爺爺、奶奶,又或是請家教。覺得爺爺奶奶可以照顧好孩子的生活,保姆也能帶好孩子,學習上又有家教來輔導,自己便可省心了。於是,忙於工作,忙於賺錢,甚至忙於交際。如此,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少了。可保姆再細心,爺爺奶奶再疼愛孩子,難道真能代替爸爸媽媽嗎?父與子,母與子,這親情的相連,血脈的相通,是不可代替的。當生育了孩子,我們便有責任去照顧他,教好他。「養不教,父之過」。生養、教育子女,是父母的責任,當盡心盡到這份責任。

晏子這則故事,也教育了我們,自己的責任,要自己擔起!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上一頁\\下一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