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傳統文化

 

 

  

晏子故事系列》之二十七

景公不恤死屍晏子諫

齊景公出游於寒亭途中,目睹腐爛的屍體,卻默不作聲,好像視而不見。晏子於是上前進諫道:「過去我先君桓公出游,看到饑餓的人,就給他食物;有病的,周濟他錢財;工作不使他們過分勞碌;稅捐不超過他們的負擔。所以先君一旦有出外巡游的消息,百姓們便非常高興,說:『國君會不會到我的家鄉來巡視呢?』

「現今,君上游於寒亭途中,離此居住的四十里方圓的人,拿出自己所有的錢財,還不能滿足您的需求,盡最大的力量,也沒法完成規定的勞役。百姓在饑寒交迫的痛苦下,弄得野有餓莩,路陳腐屍,張目相望,不絕於途。對此,君上竟視若無睹,不聞不問,這實在有失君王之道啊!

「進而言之,一旦百姓們民窮財盡,氣衰力竭,下情蒙蔽,不能達於上;國君驕傲舒泰,奢侈淫佚,上情壅塞,無法宣導於下;上下離心離德,君臣無親,這是夏商周三代帝王,由盛而衰的原因啊!如今,君上不但不加警惕,還步他們後塵,只怕最後是親痛仇快,公族的危險,造成異姓的幸福啊。」

景公聽了猛然警醒,說道:「先生講得很對,在上的國君忘記了下民的痛苦,厚加聚斂而不顧人民負擔。我的罪過太大了。」於是,景公派人掩埋了路上的屍體,發放賑災的糧食,并且下令凡居住寒亭方圓四十里的人民,免除一年的繇役。此後,景公更決定三個月以內不出外巡游,閉門思過。

齊景公路見腐爛的屍體,竟然不聞不問,身為君王,見百姓受苦卻無動於衷,實在有失君王之道。因此,晏子力諫,使景公能夠生起呵護人民的心,體恤民生疾苦。這,不僅是齊景公的福氣,也是百姓之福。

見到君王有失,馬上進諫,是晏子的忠貞;進諫又能合情合理,使景公接受,是晏子的智慧與才能。身為下屬,晏子力行了對君王勸諫的責任,身為百姓的父母官,晏子又能關心百姓疾苦。晏子可謂是盡到了自己的本分了。

我們在生活中,是不是也能夠如晏子一般,盡到自己的職責與本分呢?當親人有過失時,能否真誠勸導,使之改過,保有其幸福美滿的生活?而遇到人生的一些情境,是否也能提起警覺,看到問題所在,當下去解決問題呢?

曾有位父親,有一天,他看到自己四歲的女兒,在看別的孩子吃零食。孩子只在那兒愣愣看,一副很想吃的表情。父親見了,馬上喊她回來,嚴厲地訓斥了她一番。告訴孩子說,這樣看別人吃東西是不對的,想要吃什麼,回來跟父母說,父母同意了,就給她買,父母沒買,就不能吃。

孩子被訓斥了以後,很委屈地哭了,但從此以後,只要看到別人吃東西,她就自己走開,不再去看。而且,也沒有找父母討東西吃。

曾經問過這位父親,為什麼要那麼嚴厲。因為孩子還小,也不過是看人吃東西,她自己又沒有討要。可父親卻說,現在小,只是看看而已,以後說不定就會要。等養成了好吃的習慣後,長大就不好管了。第一次就告訴她不可以,她就懂得了。

這位父親能在一開始,就看到問題,并能看到問題發展下去的後果,於是能馬上告訴孩子哪些是不對的,需要改正,真是他的智慧。如此便使孩子從小就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偏失,及時改正,避免了以後更大錯誤的產生。

我們是否也能有這樣的警覺心呢?景公的身邊,有晏子時時提醒,而我們的身邊,如果沒有這樣的善友提醒,便更應自我警醒,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避免問題嚴重化。

時時反省,樂於改過,相信我們的生活,會因此變得更加美好,品德也會在其中得到提升。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上一頁\\下一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