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傳統文化

 

 

 

《論語 ? 公冶長第五》菁華選粹

白話解

1.子謂子貢曰:「汝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汝弗如也。」

白話解:孔子對子貢說:「你與顏回哪一個比較強?」子貢回答說:「弟子哪敢和顏回相比,顏回聽一個道理,能悟出十個道理來,弟子聽一個道理,只能悟出兩個道理。」孔子說:「不如他,我和你都不如他啊!」

按錢穆先生注:聞一知十:指聞一部分能知全體。聞一知二:指聞此知彼。

2.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白話解:宰予大白天睡覺,孔子說:「腐爛的木材不可能再雕刻,骯臟的土墻不可能再粉刷,我對於宰予還有什麼好責備啊!」,孔子又說:「以前我對人,聽了他的話,就相信他的行為。如今我對人,聽了他所說的話,還要看看他所做的事對不對,這都是由於宰予,我才有這樣的改變!」

言行要一致才可貴。

3.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白話解:子貢說:「我不要別人把不合義理的行為,加在我身上,我也不要把不合義理的事加在他人身上。」孔子說:「賜啊!這不是你所能做得到的。」

按錢穆先生注:『不義』不加諸於人,操之於我;不欲人加之於我,操之在人,故說:非爾能力所及。

4.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白話解:子貢問老師:「孔文子這個人何以能追『謚』為文呀!」孔子說:「他做事勤敏又好學,不以向地位比他低的人請教,為羞恥的事,這就值得稱為『文』了。」(或向才學不如自己的人請教)

死後追封稱為謚。

5.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白話解:孔子稱贊鄭國子產,說他有四種行為合乎君子之道:立身謙恭、事君敬謹、教養人民有恩惠、派遣人民合乎時宜。

(使民以義:不影響人民工作,尤其是耕作的農時)

6.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白話解:孔子說:「晏嬰(晏子)善於與人相交,他和人相處雖久,仍然對人保持敬意。」

7.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白話解:季文子這個人,遇事總是要經過三次思考然後再做。孔子說:「思考兩次也就夠了。」

按錢穆先生就左傳所載,季文子為人行事,於禍福利害,計較過細,多思轉為多私,不足稱道。

8.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白話解:孔子說:「伯夷、叔齊兩人不惦記著以往的惡事,所以心里很少有怨恨不滿。」

論語又云兩人:「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9.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愿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白話解:顏淵、子路侍立在老師身邊,孔子說:「你們何不說說自己的志向?」子路說:「我愿意把自己的車、馬、衣、裘(皮衣)與朋友共同享用,就是用壞了,也不會怨恨、遺憾。」顏淵說:「我希望自己有善事也不張揚,有功勞也不夸張。」子路說:「我們也想聽聽老師的志向!」孔子說:「我希望老年人能得到安養,朋友之間能誠信相待,少年人都能得到照顧。」

10.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白話解:孔子說:「算了吧!我從來沒有見過,當發現自己有過失的時候,能夠在內心里責備、檢討自己的人。」

修行不過是『知錯改過』而已。

前頁 後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