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每週一字
 

 

 

 

(象形)字

小篆火:象火下闊上銳之形,兩側象旁達迸出之火星,其本義作「燬」解,(見
說文釋例)乃本身無體,焚化他物以為體,而又能盡焚燬他物者,字象火形。

【音】夥 huo 上聲

【義】

【名】

1.
空氣中之氧與物質化合所生之燃燒現象曰火。例 ①「予若觀火。」(書·盤庚)②「以火照物。」(鶡冠子·泰運)③「南方陽極而生熱,熱生火。」(子華子)
2.
火事曰火。例「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孟·滕文公)
3.
火災曰火。例:起火;①「陳不救火。」(左·昭十八年)②「鄉里中人哀而救之,火幸息。」(說苑·權謀)
4.
熟食曰火。例 ①「國之間士,待臣而舉火者,數百家。」(晏子春秋·雜篇)②「清明前三日,禁火。」(十八史略·春秋戰國) )
5.
家用之火曰火。①燈火。例「若夜蛾之投火。」(北史·崔浩傳)②爐火。例「焚香細讀斜川集,候火親烹顧渚茶。」(陸游·齊中弄筆偶書示子聿詩)
6.
火炬曰火。例「乃令多擲火,為火城以斷其路。」(南史·羊侃傳)
7.
古兵制之最小組織名。例「府兵十人為火,火有長。」(唐書·兵制)
8.
五行之一曰火。例「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書·洪範)
9.
星名;①即心宿;二十八宿之一,有星三,其色赤,故稱大火,亦直稱火。例「七月流火。」(詩·豳風)②行星之一;火星。
10.
怒曰火;指其如火之炎,故名。例:冒火、動火、發火;又「心火不銷雙鬢雪,眼泉難濯滿衣塵。」(杜荀鶴·下第東歸道中詩)
11.
人身所發之熱曰火。例:肝火旺、胃火上升;又:①「心藏神為君火,包絡為相火。」(本草綱目)②「飢火燒腸做牛吼,不知待得秋成否?」(蘇軾·和李邦直祈雨有應詩)
12.
古時鑽木取火所用之木曰火;四時取火之木不同,春,榆、柳;夏,棗、杏;季夏,桑、柘;秋,柞、楢;冬,槐、檀。例 ①「鑽燧改火。」(論·陽貨)②「『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注:『寒食禁煙,而鑽榆柳之木,更取新火也。』」(王禹偁·清明詩)
13.
姓、古火官之後,以官為氏;又南蠻王火濟從諸葛亮征孟獲有功,封羅甸王,其後以火為氏;明初有翰林火源潔。
14.
火星: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亦名熒惑,為近日之第四星;色赤,直徑四二○○哩,小於地球,自轉週期為廿四時卅七分,強,公轉週期約為一年又三百廿二日,旁有衛星二。
15.
火曜日:星期二。

    【動】

1.
焚;焚燒。例 ①「昆蟲未蟄,不以火田。」(禮·王制)②「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輜,四曰火庫,五曰火隊。」(孫·火攻)③「人其人,火其書。」(韓愈·原道)
2.
起火。例 ①「公宮火。」(左·僖廿四年)②「成周宣榭火。」(春秋·宣十六年)

    【形】

1.
發火的。例:火井;又:① 「臨高以發石車火箭,以燒其攻具。」(蜀志·諸葛亮傳)②「南荒之外有火山。」(神異經)
2.
色紅如火的。例 ①「夫餘國貢火玉。」(杜陽雜編)②「火樹風來翻絳焰,瓊枝日出曬紅紗。」(白居易·山枇杷花詩)
3.
光強如火的。例「『乃若北闕向曙,東方未明,相君啟行,煌煌火城;』注:『以華燭百炬,列於夾道,方布如城,故曰火城。』」(王禹偁·侍漏院記)
4.
熱高如火的。例:火雲;又:「光華閃壁見神鬼,赫赫炎官張火傘。」(韓愈·遊青龍寺贈崔太補闕詩)
5.
以火烹熱的。例「始鑽燧教人火食。」(十八史略·太古)

    【副】

1.
加緊;表性態。例 ①「帝特愛非時之物,取求火急,皆須朝徵夕辦。」(北史·齊武帝紀)②「明朝遊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唐武后·臘日詔幸上苑詩)
2.
以火赴事;表性態。例:火化、火攻、火戰;又:「『火耕流種,功淺得深;』注『以火燒所伐林株,引水溉之而布耕也。』」(後漢書‧杜篤傳)

 

「火」,屬象形字,其字正如火的形狀一般,下闊上銳,呈火焰燃燒之態。火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重要意義,是人類早期偉大的成就之一。自從人類在大自然中學會了保留火種,就在火的使用過程中,獲得了很多啟發。

關於火種的保留,《拾遺記》云:「遂明國有大樹名遂,屈盤萬頃。後有聖人,游至其國,有鳥啄樹,粲然火出,聖人感焉,因用小枝鑽火,號燧人氏。」傳說,上古燧人氏偶然發現,啄木鳥在樹上用它那尖長的嘴巴找蟲子吃時,竟鑽出了濃煙火星。因此獲得了很大的啟發,依照摩擦生熱的原理,發明了鑽木取火,成為華夏民族人工取火的發明者,為人類找到了火源。

歷時久遠的傳說,很難考證真偽,但是有了火給人類帶來了很多便利,因為火的自如應用,人們不再受氣候和地域的限制,定居環境和活動範圍,得到了不斷改善和擴大。火亦逐漸成為人們賴以維繫生存的基礎。試想如果沒有火,人類的生活、文明的傳承,必受重重的障礙。

火,雖用途廣泛意義重大,但是用火需謹慎,常言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稍有不慎,恐因火成災,釀成嚴重損失,因此對於火要認真對待,尊重火的特性並掌握防火常識。

在傳統中醫的醫理中,人們還借鑒自然中火的特性,衍生出「無形之火」來說明人的生理和病理,以及治療原則等。《後五行志》云:「火者,陽之精也,火性炎。」古科學認為大自然由五種要素所構成,即金、木、水、火、土。火為五行之一,認為它有氣而無質,可以生殺萬物,神妙無窮。人體內的生理之火,是指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陽氣,人體依賴其化生精氣,營養臟腑四肢百骸,提供生命所需,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生命元素。

生活中我們還常常提到「火候」一詞,「火候」原是指菜肴烹調過程中,所用的火力大小和時間長短,火候合適才能做出可口的菜肴。後來「火候」逐漸變成一個戲曲行話——即藝術功力成熟的程度。 一個成功的藝術家,不但需要有專業的藝術技巧, 更需要有深厚的閱歷和修養,缺一則稱為「火候未到」。推而廣之,我們生活中方方面面亦要掌握「火候」,如做人的火候、任事的尺度、遇事不慍不火,不疾不徐,這些都是為人處世的真實「火候」。

在自然界中,對火是一定要謹慎對待的,如果失去制約就會蔓延成災。同理,人體內的火若失去制約調節,也會戕害機體,譬如飲食失調、勞倦內傷,均可變成致病之火,中醫謂之「虛火上炎」,此「火」將引發諸多身體的不適,故而「火」也提醒著我們要注意飲食起居的合理有節,才不致於「上火」。

另外還有一種特殊的「火」,我們尤須重視。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發脾氣、大發雷霆、大動肝火。這是由於個人情緒控制不當而產生的對自他有害的「心火」,心火一旦點燃,不僅令人際關係緊張,還易臟腑不調損害健康。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為人應心懷寬廣,安忍包容。而且凡事必有因果,切莫拘泥執著,古德云「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人不知而不慍」,皆是在提醒我們做人應禮讓仁和。

因此,無論遇上什麼不如意都不要生氣發火,隨時將心比心,忍火、降火、化火、滅火,設身處地使用善念、善語做為最好的「滅火器」,來降服內心的無明之火,做到防患於未然。否則,一旦這把心火被點燃的話,將諸事不利,家庭紛爭,團隊失和等等不如意將接踵而來。俗云「火燒功德林」,不但影響人際和諧,甚至損害身心健康。

「火」雖平常易得,卻不平凡。寒冬中,火以巨大的熱量,為人們帶來溫暖,驅走嚴寒;黑暗中,火焰帶來光明和希望,激勵著人們勇敢地走出困境。火,不但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它那燃燒的火焰,升騰的火苗,自然無修飾的天真之態,在如夏花般短促而絢爛的演繹中,為我們揭示了人生的真諦——燃燒自己就能照見光明。願我們都能守護生命高貴善良的火種,升騰崇高的理想,在短暫的生命旅程上,點燃我們如火的熱情,締造燦爛輝煌的人生。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上一頁下一頁

 


當前位置:首頁-每週一字
網站導航 - 聯係信箱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網 恭制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