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智慧話語-忍經

《忍經•勸忍百箴》的智慧(2)

言 之 忍 第 一

【原文】

恂恂便便,侃侃誾誾,忠信篤敬,盍書諸紳。訥為君子,寡為吉人。

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口三五之門,禍由此來。

《書》有起羞之戒,《詩》有出言之悔,天有捲舌之星,人有緘口之銘。

白珪之玷尚可磨,斯言之玷不可為。齒頰一動,千駟莫追。噫,可不忍歟!

【解說】

恂恂,誠實不欺;便便,說話明白流暢;侃侃,剛強正直;誾誾,和顏悅色,說話直爽,這是《論語》記敘孔子有關說話的準則。竭心盡力叫做忠,誠實不欺叫做信,忠厚嚴肅叫做篤,始終如一叫做敬。孔子學生子張詢問行為準則,孔子這樣回答他,子張非常信服孔子的話,特地把它寫在衣帶的下擺,常常看到它,使內心受到警戒。

孔子還要求君子言語要謹慎,出言不慎會招致災禍,所以古人把言語少的人稱作吉人或君子。俗話說禍從口出,說話應以誠實為原則,與其說空話、假話、廢話,還不如閉口不說。

動亂的產生,是由言語作階梯的,口是用來記載日、月、星三辰,宣揚五行的,一些災禍都是由說壞話引起的。言多必失便是人們對此最通俗的注釋。

《尚書•說命中》說:「只有口是產生羞辱的。」這是說言語出自口中,如果不合禮儀,就會招致羞辱;《詩》告誡人們說話要謹慎,話不恰當一出口就會後悔。所以上天有捲舌星,用來警戒說壞話和花言巧語的人。

《孔子家語》中載孔子到周朝觀禮,看到三尊金人,他在金人背面題銘:「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必敗;無多事,多事多患。」

如果白玉有什麼缺損,尚可以通過磨礪使其完美,而一個人言語有失誤,就無法彌補了。口一張,嘴一動,說出話來,四匹馬的車也不能追回。

許公感歎:噫,禍從口出,怎能不忍住自己多嘴多舌呢?

【讀後感】

每個人從出生開始接觸這個世界,父母家人便開始教導他講話。而從小養成的講話習慣,會直接影響此人一生的命運。

在講話方式上,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有的人說話輕言細語,不緊不慢,句句中的,不拖泥帶水,冷靜客觀,能解決實際問題。有的人講話感情非常豐富,多加渲染,繪聲繪色,讓人身臨其境。有的人講話詞不達意,吞吞吐吐,令聽者十分費力。有的人講話慷慨激昂,猶如炒豆一般,一句接一句,讓別人想說一句都很難。有的人半天講不出一句話……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而在講話內容上,則每個人由於自己的出生、成長經歷不同,而會組織不同的內容說出來。那麼說出來的話是好還是不好,會引來福還是禍?這是我們現代人尤需認真研究與學習的。

《論語•顏回》云:「非禮勿言。」意思是不符合禮教、禮儀、禮法的話不要說。

那麼,哪些話是不符合禮教、禮儀、禮法的呢?

佛經上對這類話歸為「口業」,並警戒人「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

不妄語,即不可說虛妄不實的假話騙人。

不惡口,即不可說話粗魯,音聲、態度、詞句教人家難以入耳。

不兩舌,即不可隨便非議他人,搬弄是非。

不綺語,即不可花言巧語,或說輕浮無禮不正經的話。

孔子教導弟子,說話要誠實不欺,明白流暢,剛強正直,和顏悅色,說話直爽,做到「忠信篤敬」這樣的標準。並深深地警示世人,作為一個正人君子,言語一定要謹慎,否則會招致禍患,引來羞辱,後悔莫及,無法彌補。

人與人相處,言語占的分量非常之重。所以孔門四科第一個是德行,第二個是言語。言語是德行的表現,有閱歷的長者聽一個人的言語,再觀察一下他的態度、動作,其德行高低就一目了然。

言語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想要講好話,首先要學會不講哪些話,然後按照古聖先賢的教誨,經典的規範,講該講的話。如此,則可令身心愉悅,智慧提升,人際關係和諧,達到利人利己,家和人樂,團隊興旺發達的良好效果。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分享到: 更多

瀏覽量:".$a.""; $query = "update count set num=$a where id='1959'"; $result=mysql_query($query); mysql_close(); echo "

瀏覽量:".$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