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生活學堂 每周經典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生園地

 
前往北京誠敬仁首頁

 

 

 

 

「孝」不能等待

 

丁先生 武漢

 

人的一生雖然漫長,但過去了的時光一去不回頭,那些我們生命中重要的時刻,一旦錯過就永遠挽回不了,無論你多麼地後悔和遺憾。對於我來說,父親臨終的那一刻未能守在他身邊,使我永遠不能原諒自己的疏忽和過失,而這也成為這一生都會引以為憾的事。

在我的家鄉,郊外有一處著名的陵園。陵園內,大地高崗,前面是一條汩汩流淌的小河,呈現出一片風水頗佳、幽靜安寧的淨土的景觀。

又是一個清明節,小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

父親的墳墓前,豎立著一塊厚重的墓碑,墓前擺放著菊花、供品等。

母親奉上菜蔬酒飯,虔誠地祭奠。她喃喃地祝禱父親能保佑我們一家平安。父親一生貧困,母親多燒些紙錢是祝願他在那個世界過得寬裕。此時此境,誰也無法嘲笑她老人家的迷信虛妄,反而能深深理解:對逝者的懷念祭奠,也是生者自我的心靈慰藉。

母親漸漸淚如雨下,我緊緊地抱著母親,眼睛裡也泛起了淚花。

出現父親逝世時的場景。母親燒著冥幣元寶,邊無聲地啜泣。我跪在地上,露出沈痛的表情。

母親哭成了淚人,我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父親離我們而去已經有三十多個年頭了。流年似水,恐怕殘酷的時間,會把一切都沖淡,把一切哀傷埋藏。但又逢清明,春和景明的時節,那紛飛細雨仍然牽動著人們的哀思,讓人們再一次意識到,雖然親人已離去,但愛,一直都在;懷念、感恩,永遠不曾忘卻。那關於父親的一切,更是不覺又湧上我的心頭。

那些年,父親為了家庭,努力打拼,為了孩子們,積勞成疾。後來,日子好過了,他卻病倒在床,一直患病十多年,承受著非人的病痛折磨和痛苦。

那年五月下旬,因中風臥病在床的父親病情開始加重,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而且腹部疼痛難忍,經常高燒不退。在母親的催促下,我們纔把父親送到醫院接受治療。

那是九十年代的職工醫院,當時的醫生裝束與醫院場景仿佛還在眼前。

還記得在父親生命中的最後二十多天裡,每到晚上,他在職工醫院的病床上暫時擺脫了病痛的折磨睡著了,母親也疲倦地沈入夢鄉。我就會獨自坐在陽臺上,在萬籟俱寂、燈火黯淡的夜晚無法入睡。唯見天上的群星、遠處的燈光一明一滅。

還記得在醫生辦公室裡的那一席談話。主治醫生說:“他患有嚴重的尿毒癥、肝腹水和褥瘡,屬於他的日子已經不多了。”我顯出驚愕的表情,隨之而來的是痛苦的回憶:

幾年前,父親猝然中風。母親悉心地照料。而我則不以為然,常常每天只是看一眼父親,就匆忙地拎著公文包去上班了。

父親生活不能自理,偶爾我扶他起來上廁所,一臉的不耐煩。父親吃飯弄得滿桌都是,我忍不住抱怨、責備……

後來,父親的病越來越重,他臥床不起,我卻老是漠不關心地走過。

母親幾次找我談話,說要送父親去醫院,我都不以為然,以為父親情況還好。直到有一天,父親昏厥了,我和母親纔急忙打120。急救車拉著尖銳的汽笛聲呼嘯而過。我和母親愁眉苦臉地坐在車上,看著父親。

若干年後,那一幕幕仍在我眼前浮現,而讀到《弟子規》中的幾句箴言,尤其令我羞愧難當,後悔莫及。不要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種簡單的要求,我完全沒能做到;更不要說“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這樣的標準孝行,我更是望塵莫及。而這些,本來是作為子女應盡的責任與義務。現在我每每想起這些,心便像針刺一般的疼痛。

父親住在職工醫院裡,一晃二十多天過去了。一天,他忽然昏迷,完全失去了知覺。醫生匆忙急救,輸氧氣和打強心針維持父親生命。我們守在父親身邊悲痛欲絕,親人們開始抽泣。當天晚上,連日來通宵達旦的母親已經極度疲勞,睡著了。我呆在病房裡卻毫無睡意,怔怔地看著氧氣在水槽中泛起汩汩的水,失神了好久。突然,氧氣激起的水泡停止了。意識到了什麼,我發瘋一般沖到夜間值班醫生的辦公室,拼命砸開門。醫生出來,趕到父親的病床前,檢查了好一會兒,又補打了半針。父親過了好一陣子纔恢復正常。

第二天上午,病房裡。他老人家既沒有甦醒,但也似乎並未惡化。舅舅和其他親戚前來找我,商量起父親的後事,畢竟時間到了這個階段了。午飯過後,我們出去買點藥品和用品,母親叮囑我一定要早去早回,我滿口答應,臨出門,我看了父親最後一眼。醫院外溫暖的陽光,空氣新鮮多了。走進了幾家商店,我們都空著手出來。直到一個小時後,我終於考察完畢回到醫院。病房裡卻傳來母親的哭泣聲。我拼命地跑進病房。卻一眼看到父親臉上蓋著白紗。我跪在地上,痛哭流涕。母親瘋了一樣揪打著我。我一臉木然,狠狠地打了自己幾耳光。

父親已於二十分鍾前去世了!我竟沒有在父親身邊送他最後一程,沒有在他彌留之際守在身邊,讓他走得安心。我痛恨自己的漫不經心,同時質問自己:這是不是父親有意要增添我的愧疚呢?

鏡頭閃回以上幾幕的畫面,重疊交織在一起:

照顧生病的父親我不耐煩的表情;與醫生交談後驚愕的表情;父親走了我跪在地上木然的表情……最後是我一臉愧疚的表情!然而,所有表情都會因殘酷的時間,漸漸隱去,再也不會重來。

近年來,我所在的城市大力實施孝義善舉培育工程,深入推進孝義文化進萬家活動,在全市營造孝義善舉、孝行城市的良好風尚。

多年後,我只能以自撰的一首無題的小詩來悼念父親,以表達自己百身莫贖的悲哀:“野外菊花寂寞開,尋蹤荒徑漫登臺。一番笑貌隨風逝,萬種深情化雨來。顛沛生涯猶多病,清明時節易傷懷。小枝未是參天樹,恐對山川滿眼哀。”

至於我後來最愛熟讀的《弟子規》中所提出孝順標準“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卻正是我這些年生活寫照。

直到現在,我纔發現——有時候悲痛到了極處,原來竟也可以無淚。這些年每逢清明時節,我們都會闔家到墓園去追悼父親。每當此時,回憶起父親,我都刻骨銘心地感受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沈重與悲傷。至今,那種因為漫不經心和疏忽大意造成的結局,還沈甸甸地壓在心頭。

想起那些年空巢裡的父母相依為命的情景,特別是父親臥病在床的痛苦,我的眼淚總是和清明時節的雨水一樣地止不住流淌——我始終覺得正是這些原因,讓父親過早地離去,讓我永遠失去了他!

因為,孝,不能等待!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 恭制

www.dfg.cn

前頁 / 後頁

-----------------------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