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傳統文化

 

 

  

晏子故事系列》之十八

景公登路寢臺不悅

路寢之臺建好後,齊景公有一次要登路寢之臺,可因為臺高坡陡,景公體力不濟,還沒走上臺頂,就坐在石階上休息了。景公覺得很辛苦,於是滿臉不高興,埋怨道:「為什麼造這麼高的臺子,走起來叫人疲憊不堪呢?」

晏子聽到,便借機勸諫說:「君上想要節省體力,就不喜歡臺高,可既下令建造高臺,就不要怪罪別人啊。如今臺高有罪,低了也有罪,敢問如此要求人可行嗎?古時建造宮室,目的便於養生,不以奢侈為尚,故儉於己身,勤於為民。及至夏代衰微,其王桀悖德亂行,造璇宮玉闕;殷朝衰微,其王紂造瓊宮靈臺,都是極盡崇飾奢靡,以卑狹者有罪,高大者有賞,所以身及於難,遭到國滅家亡的慘局。如今國君以臺高有罪,臺低了也有罪,比較之夏桀殷紂,豈不更甚?百姓窮盡財力,卻還不能免於罪過,晏嬰深怕國家危在旦夕,而君上也不能享受太平啊!」

景公一聽,有所領會,說:「你講的真是沒錯,真是耗費了錢財又勞動人民,還以為毫無功勞,從而又去抱怨他們,這實是寡人的罪過啊!如非先生教誨,怎能守住國家呢?」於是,景公走下路寢,再三拜謝,當日不再登臺游樂。

齊景公登臺游樂,卻因臺高坡陡登不到頂上,心中便不悅,以至動氣責人。然而,建造高臺是景公的命令,而今嫌棄臺高,也是景公的說法。如此矛盾的意思,的確會叫人無所適從。

百姓辛苦營建路寢之臺,景公不但體恤不到勞民傷財的付出,卻因為臺太高就埋怨人,如此,百姓聽聞會有何感受呢?不能體恤民心,體察民情,又怎能得民心呢?然而,景公此時并沒有發覺自己有錯,還真的以為是臺建得太高的緣故。待到晏子指出問題時,他才恍然大悟,也因此自我警省,感謝并接受了晏子的勸諫。

想我們,不也在無意間就犯下這樣的錯誤嗎?遇到不高興或是遇到問題時,不自覺便要去找別人的過失,甚至覺得就是別人的錯,卻少有能直下承擔,反觀自己,主動扛起責任的。當時常責怪他人,把責任向外推,時日一久,縱然是好朋友也會漸漸疏遠。身邊沒有善友及時提醒,自己又迷惑無知,在怨天尤人的泥潭中便會越陷越深,從而孤立起來。

景公幸得有晏子在旁常常提醒,使他能立刻覺察到自己的過失,從而反省改過,於此,晏子真不愧為景公的諍臣益友。益者三友,友直居首,倘若生活中,我們能遇上直言規過的朋友,那也不愧是我們人生中的良師益友啊!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上一頁\\下一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