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傳統文化

 

 

 

《論語 ?公冶長第五》講要選錄

(五)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亦恥之。

足乃手足之足,巧言出於口,令色現於容,足恭表於足。足恭之義,欲前不進也,如韓退之《送李愿歸盤谷序》云:「足將進而趦趄。」此三者皆虛情,欺普通人可,欺有見識者則不可。左丘明魯太史,知《春秋》義理,見此人通身是假,故恥之。

匿怨而友其人,孔安國注:「匿怨而友,心內相怨,而外詐親也。」與人結怨,小則解之,大則以直報之可也,若匿怨而友其人,則其用心險詐,是以左丘明恥之。此二種人,孔子亦恥之。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愿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衣輕裘,阮元《校勘記》:「石經輕字旁注,案石經初刻本無輕字。車馬衣裘,見《管子?小匡》及《齊語》,是子路本用成語,後人涉《雍也篇》衣輕裘,而誤衍輕字。」

季路,就是子路。在兄弟中,年齡最小的稱季。

侍,陪在長者之側曰侍。

盍,《疏》:「盍,何不也。」

顏淵子路,陪侍在孔子身旁。孔子說:「何不各說你們的志愿。」

子路說:「我愿以我的車、馬、衣服、皮衣,與朋友共用,敝之而無憾,用壞了,沒有遺憾。」

顏淵說:「我愿不稱贊自己的善事,不以勞苦施加於人。」《疏》:「有善而自稱,曰伐善也。」孔注:「不以事置施於人也。」

子路說:「愿聞夫子的志愿。」

孔子說:「老者安之。」撫恤老年人,使老年人得其所安。「朋友信之。」以信待朋友。無論通財、勸善、規過等,一切以信實無欺待之。「少者懷之。」以慈惠待少年人,引發其感懷之心。孔安國注:「懷,歸也。」《疏》:「少者懷己,己必有慈惠故也。」氏《正義》:「《爾雅釋詁》,懷止也。《釋言》,懷來也。并與歸訓近。言少者得所養教,歸依之若父師也。」

子路輕財重義,人人可學。顏子有善而不自稱,卿大夫當如此,不施勞於人民,國君當如此。孔子老安、友信、少懷,視三者如一家人,境界更高。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包咸注:「訟,猶責也。言人有過,莫能自責。」

孔子說:「罷了,我未見過有人能見自己的過失,而在內心責備自己。」

松陽講義:「天下有一種人,全不知道自己差了,將差處都認作是處。此是不能見其過。有一種人,明知自己差了,卻只管因循牽制,甘於自棄,或只在口頭說過。此是不能內自訟。這有三件,一是為氣質做主而不能變化,一是為物欲牽引而不能割斷,一是為習俗陷溺而不能跳脫。所以不能無過者,由此三件。所以有過而不能見、不能自訟過者,亦由此三件。」

朱子《語類》,問程子曰:「罪己責躬不可無,然亦不當長留在心胸為悔。今有學者幸知自訟矣,心胸之悔,又若何而能不留耶?曰,改之便無悔。」自訟其過,改之則無悔,心歸於凈。此意甚好。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者焉,不如之好學也。

雖是十室之邑的小地方,亦必有像孔子那樣忠信的人,但不像孔子那樣好學。忠信雖同,唯好學始能成為圣人。

《疏》:「此章,夫子言己勤學也。十室之邑,邑之小者也。其邑雖小,亦不誣之,必有忠信如我者焉。但不如我之好學不厭也。」。

尹會一《讀書筆記》:「此章大旨,自是勉人好學,以全其生質。須知忠信方可言生質之美,忠信之質方可以言學。忠信美質乃十室中所必有者,惟不知好學以保守擴充其忠信,是以鄉人多而圣人少也。夫子以身示教,并非謙辭,一部《論語》俱勉人主忠信而好學。」

恭錄自《論 語 講 要》雪公 講述 ,徐醒民教授 敬記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前頁 後頁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