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生活學堂 每周經典

       當前位置:  首頁 < 教學課程

  [原 文 [淺解 (1)(2)(3)(4)(5)(6)(7)(8)(9)

(10)(11)(12)(13)(14)(15)(16)(17)(18)]

《孝經》淺解

三才章第七

【原文】

曾子曰: 「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於德義,而民興行;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詩》云:『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章節主旨】

這一章進一步闡述孝道的意義, 指出孝道是貫通天、地、人三才為一的道理。天包羅萬象,地孕育萬物,人的孝道是百行之首。人應當傚法天地永恒不變的法則,孝敬父母;而在上位的君主,也當因孝立教。

【詞語注釋】

1. 甚哉,孝之大也:孝順的道理多麼高深偉大啊!甚,很,非常。哉,語氣詞,表示感嘆。大,這里主要指孝道內涵的廣博和作用的廣大。

2. 天之經:如天道日月星辰的運轉,永恒不變。經,常規,原則,指永恒不變的規律。

3. 地之義:如地道順承天道,孕育萬物,各得其宜。孝道又源於地道,所以人要取法於地道,如地道順承天道一樣,終身奉養孝順父母。義,適宜。

4. 民之行:是說孝道是人的一切行為中最根本的品行,是符合人本性的必然行為。行,品行,行為。

5. 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天地這種經常不變的道理,人們應當傚法它。是,因此,由此。則,傚法。

6. 則天之明:傚法上天明照宇宙的道理。

7. 因地之利:善用土地順承萬物的利益。

8. 以順天下:這里是說圣王把天、地、人這「三才」融會貫通,以孝道治理天下,天下就會民心順從。以,用來。順,理順,治理好。

9. 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因此其教化不用嚴厲的態度,而可以達到目的。

10. 其政不嚴而治:不用嚴厲的手段而天下自可太平。治,平治,指天下安定太平。

11. 化民,感化人民。

12. 先之以博愛:就率先實行博愛。先,指率先實行,帶頭去做。

13. 民莫遺其親:人民就不會遺棄其親人。

14. 陳之於德義:向人民陳述道德仁義。陳,陳述,講述。

15. 興行:奮起實行。

16. 先之以敬讓:率先實行恭敬謙讓。

17. 不爭:指不為獲得地位、錢財等而與他人相爭。

18. 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以禮樂引導人民,則人民和順親睦。儒家認為,「禮」使天地之間的萬物尊卑高下皆有秩序,各得其所。「樂」使天地之間的萬物和諧,融洽共處。因此主張禮樂可以作為治理天下,教化人民的重要工具。

19. 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曉示民眾什麼事情值得喜歡,什麼事情應該厭惡,人們知有禁令而不犯法。

20. 赫赫師尹,民具爾瞻:出自《詩經?小雅?節南山》。赫赫,聲威顯赫,很有氣派的樣子。師,指太師,是周三公(太師、太傅、太保)中地位最高者,輔佐天子治理國家。尹,尹氏。師尹,指擔任太師的尹氏。爾,你。瞻,仰望。

【章節淺譯】

曾子聽了孔子說明孝道後說:「孝順的道理多麼高深偉大啊!」孔子繼續說:「孝道,如天道的運轉,永恒不變;如土地順承萬物,各得其宜;是人類必有的行為。天地這種永恒不變的道理,人們應當傚法它。傚法上天明照宇宙的道理,善用土地順承萬物的利益,用來教化天下人民。因此,施行教化,不用嚴肅的態度就能成功。推行政治,不用嚴厲的手段而天下自可太平。先王看見教化可以感化人民,就率先實行博愛,因此沒有人遺棄他的父母親;向人民陳述道德仁義,使人民奮起而實行;并率先實行恭敬謙讓,人民因此不會發生紛爭;再以禮儀音樂來引導人民,人民就和順親睦相處;教導人民什麼事情值得喜歡,什麼事情應該厭惡,人民知道有禁令,就不會犯法了。《詩經?小雅?節南山篇》上說:『名聲顯赫的太師尹氏,人民全都仰望你呀!』」

參考資料:  《四庫薈要》

www.dfg.cn

  

 
網站導航 - 聯系信箱
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 恭制